2009年11月22日星期日

北京,承德及天津之旅 15.10.09--22.10.09

最后第二天旅游社给我们尝试做快铁从北京到天津,感受一下他们的快铁服务,果然没失望比想象中还好,工作人员也很有礼貌,快铁站也很先进.天津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.我们去了古文化结和南市食品街.
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開區東門外的宮南大街、宮北大街,以天後宮為全街的中心,全長580米,是津門十景之一。整體建築是仿清代民間建築風格,在宮南和宮北兩邊,各有一座彩繪牌坊,分別是“津門故里”和“沽上藝苑”四字,街內的近百家店鋪均為清式建築,門窗上多飾有彩繪圖案,內容以歷史、神話、人物、花鳥為主,形式有透雕、浮雕、圓雕等。
古文化街的街貌、店鋪、商品,都帶有濃鬱的藝術氣息,尤其是古玩、字畫、碑貼、文房四寶和天津民間工藝品,琳琅滿目。街上的近百家店鋪門面皆為清代風格,一律青磚砌體、磨磚對縫,有坡頂、飛椽廊柱的樓閣,也有冰盤簷、挂落板、朝天欄桿的平頂小軒。舉目望去,高低相間,起伏有致。古文化街中心的天後宮前,過街戲樓雄偉壯麗,桅桿旗幡直插雲天,宮前廣場寬闊豁亮。
“市井相連”的古文化街,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工藝品、文化用品,但其中飲譽國內外的還是具有濃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、“泥人張”彩塑和“風箏魏”風箏等特產







避暑山莊始建于1703年,歷經清朝三代皇帝: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耗時約90年建成,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。清帝每年有半年的時間在此會見王公貴族及外國使節、處理奏章、消夏避暑,所以這里實際上是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。 1994年避暑山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。琼遥名剧"环珠格格"也是在这里取景的!



北京動物園是中國歷史最久的動物園之一,距今已有近百年年的歷史,占地面積約86公頃,水面8.6公頃。飼養展覽動物四百五十餘種五千多隻;海洋魚類五百餘種一萬多尾。遊客最感興趣的是中國國寶「貓熊」,不過需額外付費才能看到。



如果暫時沒有機會去西藏的朋友,不如找時間去承德看看普陀宗乘之廟作為彌補,“普陀宗乘”就是“布達拉”的漢語意譯。 它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,是乾隆為慶祝自己的60大壽和母親的80大壽而建的,也是“外八廟”中規模最大的一座。其樣式仿拉薩布達拉宮,氣勢壯觀,故又稱為“小布達拉宮”。


天壇是全世界存留最大的祭天建築群,是明、清兩代皇帝「祭天」、「祈穀」的地方,由1420年(明永樂18年)開始興建,整個外牆北呈圓形、南為方形,寓意「天圓地方」。在外牆內,再築一圈一樣的北圓南方牆,圈出內壇,主要的祭天建築都集中於內壇。內壇也再分為南北兩部份,北邊為「祈穀壇」,皇帝於春天時到此祈求豐年所用,以祈年殿為中心建築;南邊為「圜丘壇」,皇帝於冬至時,到此來祭天,以圜丘為中心建築。南北兩壇以一條高出地面的丹陛橋相連成天壇的中心軸線,南北長1200公尺,兩側種植大量的柏林。中心軸線上的重要建築還有兩壇的「天庫」(平日神明、祖宗牌位的供奉之地,祭祀前一日,皇帝才會到此恭請各神板至祭壇)─祈年殿以北的皇乾殿、以及圜丘以北的皇穹宇。而偏離中軸線上的建築則有西側的「齋宮」(祭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)、祈年殿與東門之間的七十二長廊、祈年殿西邊的雙環萬壽亭,以外在外壇的「神樂署」(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和演奏者的單位)等等。天壇不僅是皇帝祭天的場所、宇宙主宰者「天」的居所,它的建築更是精妙,處處是神權和政權結合的痕跡,其中五大特色更是精華中的精華,包括:充滿數學奧妙的圜丘壇、巧妙運用聲學原理的回音壁、三音石和對話石、無樑木構建築大奇觀的祈年殿等,都值得細細遊覽。天壇也可說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壇廟建築群,挺拔的建築物,無論圜丘壇、皇穹宇和祈年殿,和周遭的大片柏樹林,和諧地創造出一個幽遠神秘而情感洋溢的氛圍;各種表達中國人天人對話的象徵語彙,如數字、色彩和形象,巧妙地運用在天壇的各個細部,在《周易》陰陽五行的規制下,又有許多大膽創新之處。天壇在1998年列入世界遺產之列時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它的評價是:中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,天壇的規劃和設計思想,象徵著它的合理性。天壇不但是中國建築的登峰代表之作,它的人文內涵更是不容忽視。

夜游美食街及王府井
很便宜又好吃的红枣,我们这里没有的,只有卖干的.
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,我们还是爬到顶峰了 **~**耶. 居庸關原本即為一個重要的軍事扼口,自春秋戰國時的燕國開始,就對此地以軍事駐守,至漢朝時,「居庸關」不論在建築上或是軍事佈署上均已頗具規模,至魏晉南北朝,居庸關的建築與長城開始連成一氣,但今日所見的居庸關長城乃是明洪武時,派大將徐達、常遇春規劃所建,東到翠屏山,西至金拒山,長4公里多,關口約設五個:岔道城、居庸外鎮(八達嶺)、上關城、中關城(居庸關城)、南口等,居庸關即為指揮中心。此外,居庸關也因植被豐富而風景怡人,乾隆還寫了「居庸疊翠」四字的禦碑,更使其列入燕京八景之一。



下午的酒吧街冷冷清清,可是晚上非常的热闹气氛也不一样了.
故宮是現在一般對明清兩代皇宮的稱呼,其實它原名紫禁城,由於新朝代對前朝皇宮的稱呼是故宮,所以「故宮」就取代了原來的名稱,而且它的功能已從皇宮轉變成「故宮博物館」,展示上百萬件歷代珍寶文物收藏,以及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。明清兩代總共有14代的皇帝住在皇城內的紫禁城,皇城的位置在北京正中偏南的位置,南門正門是天安門,北面是地安門,東為東安門,西為西安門,這門皇城區域內的紫禁城,南北略長、東西略短,共開四個門:午門、神武門、東華門和西華門。從相對位置來看,如果要從京城外入京拜見皇上,那就必須經過正陽門、大明門、天安門、端門、午門,進入紫禁城後,再通過前朝的太和門到皇帝的正寢乾清宮,如此算來,總共得過7座門,以古人的迷信來說,這正是北斗七星的象徵。至於紫禁城之名由何而來呢?古代天文學家認為以北極星為主的紫微星群位於天之中位,且永恆不變,是天上帝王的皇所,也就是天宮「紫宮」。皇帝既是「天子」,皇宮就好比天上的紫宮,加上高高的圍牆圍住的皇宮,警衛森嚴,平常人不得擅自出入,猶如一座禁城,所以就把皇宮稱之為紫禁城。故宮博物院在1961年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」,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「世界遺產名錄」。
天安門為進入紫禁城的正門,城樓下有5個門,中門為皇帝專用,皇后、皇后的父母僅有在大婚時,以及新科狀元「金殿傳臚」時才可從中門進入一次;其他的門則供三品以上文武百宮通行。而且在過去,天安門是座只進喜不出喪的吉祥之門。天安門前外金水河流過,河上跨有7座石橋,中橋正對著天安門的中門,叫御路橋,是席日天子、皇后專用的橋,兩旁依次為王公橋、品級橋、公生橋等,嚴謹的設計是中軸線上的建築一貫的標準。
国家大剧院,只能外观
15.10.2009早上9am我们打来天津国际机场,在大门前我们拍了一张大合照.

没有评论: